设为首页 | 添加收藏
缝纫机中的岁月故事
 
首 页
关于我们
公司产品
实际应用
解决方案
典型案例
品质管理
公司资质
联系我们
如何付款
留言板

缝纫机中的岁月故事
 

缝纫机中的岁月故事

          改革开放40年 可喜变化在身边
    10月29日,85岁的陈顺荣熟练地使用缝纫机制作鞋垫。
    陕西日报记者 马黎摄
           “这台缝纫机是1960年我花了180元买的,至今已经58年了。”10月29日,在安康市石泉县老街西门附近一座老房子里,85岁的陈顺荣熟练地踩着缝纫机脚踏板,“轧轧”声中,机针在一只半成品鞋垫上游走,密密麻麻的针脚排列有序。在她脚边的盒子里,已经装满了缝好的成品鞋垫。 出生于1933年的陈顺荣,1956年进入石泉县百货公司工作,1988年退休。如今,已步入耄耋之年的她耳聪目明,思路清晰。陈顺荣不善言辞,但提到缝纫机这个跟了她半个多世纪的“老伙计”,却一下子打开了记忆的匣子。在她的娓娓道来中,这个陕南小城普通家庭的变化如同一幅画卷徐徐打开。以这个家庭生活变化为缩影,可以窥见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。
           来之不易的缝纫机

           “五间大平房一字排开,打通了的房间里摆着柜台,全县城最繁华、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我们百货公司。”陈顺荣告诉记者,1956年石泉县百货公司成立,23岁的她被招为售货员,分到卖布的柜台。“那时候,我每天忙碌地穿梭在柜台间,感觉很风光。”陈顺荣说。   当时正值物资紧缺的年代,吃不饱、穿不暖成了陈顺荣全家最大的困难。“一件成衣最便宜要四五元,相较之下,布要便宜很多,所以那会儿大家都是买布自己做衣服。”陈顺荣说,“裁缝铺不愿意接做小孩衣服的活儿,我就开始节衣缩食,准备攒钱买台缝纫机给5个孩子做衣服。”   

    五六十年代人们买布自己做衣服
    资料图
           “上海牌手表、飞鸽牌自行车、飞人牌缝纫机在那时候都是大件紧俏商品,要买到它们很不容易。”陈顺荣说,计划经济时代,买什么东西都要票,自己也是提前很长时间给公司经理打了报告才拿到一张缝纫机票。“攒了3年钱又借了一些钱,终于买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缝纫机。”她说,当时有缝纫机的家庭没几个,自己又是个热心肠,街坊邻里有个做衣服、缝缝补补的活儿都来找她借用缝纫机。
           180元的巨大支出让陈顺荣全家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。“做衣服从来都是先给大孩子做,小孩子捡大孩子的旧衣服穿,男孩女孩穿得都一样。”陈顺荣说,“新三年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”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。

           遇冷的职业 闲置的缝纫机

           “虽然孩子多、工资也不高,但我们家在当时还算情况好的。”陈顺荣坦言,自己和丈夫都有工资,当时生活还过得去。 卖了30多年布料的陈顺荣说,那个时候布料颜色单一,主要以黑色、灰色、军绿色为主,品种多为棉纺布和卡其布。顾客在选择布料的时候首先要看布厚不厚,颜色耐不耐脏,对舒适度、美观性都不太讲究,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,一种叫“的确良”的布料进入市场。“这种布料结实耐磨,不褪色、不变形。”陈顺荣回忆说。   
    记忆
    20世纪80年代初,徐州市虹光商店的“的确良”专柜

           石泉百货公司生意最火的时候是在1983年左右。“那年,国家取消了票证制度,像布料这种生活用品放开供应。”陈顺荣回忆,最忙的时候早上6时到单位整理货物,工作人员都是把饭带到柜台,趁顾客少的间隙扒上几口。
    生意火爆的百货公司
           没过多久,政策允许个体经营,经营日用百货、服装布料的个体户越来越多,竞争越来越激烈。“老百姓温饱问题解决了,开始追求生活质量,对布料颜色、材质越来越讲究。”陈顺荣回忆说,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涤纶、腈纶等化纤面料,不仅看着美观而且穿着舒适,赶时髦的人追随流行款式做衣服,但越来越多的人直接买成衣。“孩子们都嫌弃我做的衣服样式土气,不如买的衣服时髦,家里的缝纫机也就闲置了。”陈顺荣说。
           缝纫机缝制的鞋垫

           如今,在石泉县老街西门城墙根儿下,无论刮风下雨,都会看到一个摆放着成人鞋垫、婴儿鞋帽等手工制品的摊位,旁边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。每当有人咨询问题,老人总是很热心地回答。这位老人就是陈顺荣。   前几年,陈顺荣看着家里积攒的旧衣服越来越多,便萌生了将旧衣服变废为宝的想法。她把旧衣物拆洗干净后利用缝纫机缝制成各种鞋垫,一开始是送给亲戚朋友,但后来鞋垫越做越多,就索性拿出来卖,没想到很受欢迎。   “我不是因为缺钱才干这活儿,就是觉得人老了不能老是闲着,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对身体有好处。”因此,陈顺荣的缝纫机也派上了用场。“现在很多人对手工制品很感兴趣,他们认为手工做出来的鞋垫不仅环保还富有情怀。”在陈顺荣看来,人们这种观念的变化,恰恰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,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表现。   

           时光印记

           在物质匮乏的岁月,陈顺荣的缝纫机是带给一家人温暖的希望,如今,这台缝纫机成了陈顺荣老年生活的乐趣。“曾经的百货公司被漂亮的居民楼取代,大型超市里货物品种丰富,买东西越来越方便,我居住的县城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。”陈顺荣说,“现在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”。
发布人:北京安鸿达缝纫机配件厂家批发公司
发布时间:2025年3月2日


此新闻已被浏览 1044
点击关闭窗口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如何付款 | 留言板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宏福科技园10号楼4层
市场部电话:(+86)010-62610932;
手机:
13426082725;18519231073;传真:010-62610932 
Copyright(C)2003-2023 北京安鸿达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31849号-1